期刊內容 | 第 61 期 June 2017
作者:黃克先(Ke-Hsien HUANG) | 首次發表於 2020-05-17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1706_(61).0001
摘要 Abstract
近期歐美大學校園內出現宗教活動復現之趨勢,學生雖進入了以往 被視為世俗主義堡壘之地卻未因此棄教反而熱衷追求信仰。更引人注目的是,仍奉行無神論、並嚴禁宗教活動的中國校園,竟也出現「大學生宗教熱」。本文以該現象為切入點,透過參與觀察及深度訪談取得的資料,試圖理解基督徒大學生面對各種世俗主義意識型態的衝擊下,如何維持並調適信仰。我指出他們並非掙扎在科學與宗教的零和想像(獨尊宗教拒斥科學,或信仰科學而拋棄宗教傳統)而是調和兩者協商出自身認識世界的方式;在這過程中充分展現宗教徒作為行動者的雙層反身性:首先,在校園內與非信徒日常互動層次上,他們隨對象、情境的轉變而策略性調整論述科學、宗教與迷信之三角關係的方式,據此既能迴避政治風險、不違逆以科學為優位的主流論述,以保持自我的體面,也有效維持宗教認同並促進傳教。其次,宗教徒反身性還深層地展現在他 們個人主體反思上;深受實證科學及懷疑精神影響,他們透過內在對話,檢視本身宗教經驗是否可靠,也讓主體以嶄新方式於科學定調為內在構框的世界中,遭遇更具延展性的神聖。藉此個案研究,我們能更妥適地理解世俗時代中的宗教變遷,及在此過程中行動者能動性可能扮演的角色。
 
關鍵詞:大學生宗教熱、中國基督教、科學與宗教、宗教經驗、反身性
作者:高權(Quan GAO)、錢俊希(Jun-Xi QIAN) | 首次發表於 2020-05-17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1706_(61).0002
摘要 Abstract
本研究立足於中國的社會轉型和工業資本主義發展的背景,探討農民工研究中宗教信仰這個長期被忽略的社會認同和歸屬的維度。通過深圳市民工基督徒的案例,本論文研究了宗教信仰對農民工主體性和身分認同的建構,並由此透視社會變遷背景下宗教、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秩序與民工公民身分之間的關係。民工基督徒的主體性建構是鑲嵌在多重身分差序的矛盾與衝突之中:一方面,宗教確實給予了農民工一個應對和調適現實社會的生存策略;另一方面,但在階級與身分的雙重壓迫下他們仍然無法通過宗教實現對主體性的全新重構,宗教提供的資源既不能提高他們的階級意識又不能增強他們公民身分,不但如此還使他們在 「多重邊緣人」的身分中進一步被邊緣化。

關鍵詞:農民工、宗教、基督教、社會轉型、主體性

 
作者:劉千嘉(Chien-Chia LIU)、章英華(Ying-Hwa CHANG) | 首次發表於 2020-05-17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1706_(61).0003
摘要 Abstract
自1970年代開始,歷經卅多年的城鄉移動,原住民族的住居在地理空間上重組並與漢人頻繁相遇,原漢通婚日漸普遍,其所象徵的非只是交流的頻仍,高比例的通婚現象更意味著族群關係的和諧,然則,通婚行為因族群坡度的地位交換,亦可能對原住民族的弱勢者產生不利婚配擇偶的疑慮。本文運用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試圖揭露移徙、族群通婚與婚姻市場間的複雜脈絡,檢視原住民女性的通婚對原住民族男性單身機率的影響,研究發現如下:(1)婚姻市場上原住民族男性主要的競爭對象是漢人男性,而非族人;(2)教育門檻與婚姻坡度影響原住民族男性的單身,而非未婚女性的不足;(3)原住民女性的通婚確實對原住民族男性產生婚姻擠壓的作用;(4)原住民女性通婚對原住民男性婚姻擠壓的影響主要發生於原住民原鄉;(5)在原住民女性通婚比例越高的區域中,人力資本所帶來的優勢縮小。

關鍵詞:族群通婚、婚姻市場、婚姻擠壓、原住民

 
作者:張麗珍(Li-Chen CHANG)、黃明華(Ming-Hua HUANG)、齊偉先(Wei-Hsian CHI) | 首次發表於 2020-05-17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1706_(61).0004
摘要 Abstract
為改善呼吸器依賴患者佔用急性病房或加護病房的問題,以有效利用急性醫療之資源,解決加護病床急症患者一床難求的窘境,當時之行政院衛生署提出不同計畫來對不同病程提供分段照護措施,期待在健保的給付架構下,能有效率和合理分配醫療照護資源。然而,從呼吸治療個管師在建制體系內的醫療實作發現,病患最佳利益與相關建制系統間卻因此產生許多利益衝突的現象。本文擬透過建制民族誌,探索在呼吸治療照護的實作中,反映出醫療體制何種多元面貌的統治關係,並試圖指出相關的醫療協作如何產生階級差異化的再製。論文最後也將檢討方法論,指出建制民族誌可能的研究限制。
 
關鍵詞:呼吸器、呼吸治療師、建制民族誌、階級、醫療倫理
作者:張君玫(Chun-Mei CHUANG) | 首次發表於 2020-05-17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1706_(61).0005
摘要 Abstract
本文的思考起點是臺灣的批判歷史能動力如何可能。第一節引文概述本文的思考起點,強調理論和經驗的有機關連。第二節把歷史課綱的爭議扣連到臺灣人民意識的版圖,並指出其中的主體意識漏缺。第三節挪用女性主義哲學家茱蒂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的政治論述展演理論(performative theory of political discourse),並討論其中關於歷史能動力的曖昧處境與可能空間。第四節闡述臺灣原住民族透過抗爭與研究而累積的主體性,並扣連到美加澳紐等地近年來嶄露頭角的原住民立足點。第五節總結提出一個立足點與結盟的展演政治。
 
關鍵詞:多重的發言位置、原住民立足點、展演政治、批判歷史能動力、主體的辯證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