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雅靈(Yia-Ling Liu) | 首次發表於 2020-07-06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112.0001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112.0001
作者:王振寰(Jenn-Hwan Wang)、黃書緯(Shu-Wei Huang) | 首次發表於 2020-07-06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112.0055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112.0055
作者:傅仰止(Yang-Chih FU) | 首次發表於 2020-07-06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112.0105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112.0105
作者:徐宗國(Tsung-Kuo Hsu) | 首次發表於 2020-07-06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112.0163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112.0163
作者:王仕圖(Shu-Twu Wang)、玉德睦(Te-Mu Wang)、蔡勇美(Yung-Mei Tsai) | 首次發表於 2020-07-06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112.0211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112.0211
![]() |
摘要 Abstract
早期許多貧窮研究都存在一種看法,就是影射一群人口長期處於貧窮的狀態。但「所得動態的追蹤研究」(Panel Study of Income Dynamics)的研究卻發現福利使用者雖然有少數是長期的福利依賴者,卻有相當部分的使用者只是短暫的停留。這個論點使得貧窮動態的研究成爲關心的焦點。本研究利用1990-1998年之嘉義縣低收入家戶的追蹤資料,分析貧窮持續時間的動態、不同觀察方式貧窮時間分佈、以及影響脫離貧窮的因素等。以1990年的低收入戶作爲起始年並計算貧窮的持續時間,則貧窮的中位年數爲4.69年。以「貧窮時段」(poverty spell)爲計算單位,貧窮的中位年數爲3.97年半的家戶會在第四年以前脫離貧窮,有四分之一的家戶在追蹤時間結束時尚未脫離。不同觀察方式下的貧窮時問分佈方面,完整的貧窮時段的分配部分,超過30%的家戶會在第一二年以前脫離貧窮。但從某一時間點觀察脫離貧窮者的持續時間分佈,一半以上的福利資源爲持紛續八年以上的家戶所使用。另外從「比例風險模型」的分析,可以瞭解低收入家戶戶長的年齡、教育年齡、健康地位是影響家戶脫離貧窮風險的重要個人特質; 在家戶特質部分,單親家戶和戶內具有工作能力人口則具有顯著的影響。
關鍵字:貧窮、貧窮時段、追蹤調查、存活分析 |
作者:譚康榮(Tony Tam) | 首次發表於 2020-07-06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112.0251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112.0251
![]() |
摘要 Abstract
統計顯著檢定和多變項模型對量化的社會研究具有革命性的貢獻。然而,即使是偉大的工具也有可能被誤用。本篇研究紀要討論量化研究中對於這兩個基本工具,最爲常見的三類誤用:(1)對統計顯著檢定的誤解;(2)錯誤地依賴淨效果做爲推論的基礎;以及(3)對於控制變項的過度信任。對於每一種誤用,我指出其觀念上的迷思和誤解的來源,並提出補救之道。我會以大學畢業生的虛擬數據資料和近年來有關美國勞力市場性別不平等的辯論爲例,閻明其間的問題以及補救方式。本文所指出的問題與補救方;對直用於任何以統計模型爲基礎的多變項分析(例如OLS迴歸、對數迴歸、tobit、其他受限依變項迴歸分析、以及相聯方程式模型等) 。
關鍵字:統計顯著檢定、多變項模型、統計控制、測量誤差 |
作者:范雲、蕭阿勤、黃淑玲、蔡瑞明、吳嘉苓、陳寬政 | 首次發表於 2020-07-06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112.0283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112.0283
![]() |
摘要 Abstra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