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玉瑛(Yu Ying Lee) | 首次發表於 2020-07-01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412_(33).0001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412_(33).0001
![]() |
摘要 Abstract
在既有攝影研究的領域中,令人驚訝的是,很少有研究討論關於女性豐富且複雜的經驗如何牽絆在照片的生產與消費之中。到底照片的擁有者,尤其是女性,是如何地觀看自己的影像?本文質疑在視覺文化中預設女性的影像只是餵養男性凝視的被動物品,這樣的視覺理論不足以解釋女性如何從觀看自己或是其他女性的影像中得到視覺愉悅。舉例而言,當代台灣的婚紗照特別展現新娘的美貌和個人風情,然而是女性而非男性一再翻閱婚紗照。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能說所有女性的影像都是為了取悅男性凝視?作者認為男性凝視的概念以男性為主體來討論男性觀看的愉悅,因此不能夠解釋在影像消費時代,女性觀眾的觀看經驗和女性想要製作自己形象的渴望。以台灣婚紗照消費的實證資料探討女性的觀看經驗,以及剖析視覺影像解讀的複雜性,本文認為在當代影像消費社會中,「被看」不是一定與被動/弱勢聯想在一塊,反而應該被看成是一種展示權(Power of display)的體驗。影像的消費可以被理解為人們/消費者自主的參與一場「可見性的政治」(politics of visibility)的假扮遊戲。肖像攝影是人們自主性的消費行為,其目的是為了展示自我所認同/認可的自我影像/形象(image),而這個影像/形像不可避免地會受所處社會的意識型態或是審美觀的影響。自我影像與認同的關係乃是依賴觀者在學習「看」、「被看」與「自我展示」的複雜辯證的過程中所建構出來的。
關鍵字:男性凝視、肖像攝影、視覺文化、婚紗照、認同 |
作者:蔡友月(Yu-Yueh TSAI) | 首次發表於 2020-07-01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412_(33).0002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412_(33).0002
![]() |
摘要 Abstract
本文嘗試以「身體」做為一種理論角度出發,並以此做為連結微觀行動者與鉅觀社會的橋樑。作者藉由36位由初期到末期癌症病患的田野資料,所呈現的「新的身體管理技術」、「身體心像與自我認同的改變」、「病痛的身體與醫療專業權力」、「安寧病房內的身體政治學」,思索這些癌症病患如何面對病痛、死亡與醫療專業權力的相關議題。
透過癌症病患身體經驗的田野觀察,筆者指出,社會、文化的因素如何作用在這些不同性別、年齡、診斷的癌症患者身上,以及實證醫學面對現代人病痛的限制與盲點。本文希望透過受訪者病痛的經驗進一步反省醫療專業權力的不足與濫用,期待有助於台灣醫療專業有更多的反思。筆者認為,身處當代社會的行動者,唯有意識到病痛的身體為何會受這些外在力量所左右,理解到社會、文化加諸在身體的外在規約力量與現代醫療的限制,在面對不可治癒的疾病時,才有能力轉化身體限制,並重新賦予病痛意義,進而使我們對自身生命的存在有新的理解方式。 關鍵字:身體、身體心像、病痛、醫療專業權力、安寧療護 |
作者:陳端容(Duan-Rung Chen) | 首次發表於 2020-07-01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412_(33).0003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412_(33).0003
作者:何明修(Ming-Sho Ho) | 首次發表於 2020-07-01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412_(33).0004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412_(33).0004
作者:杜素豪(Su-Hao Tu) | 首次發表於 2020-07-01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412_(33).0005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412_(33).0005
作者:蕭阿勤(A-chin Hsiau) | 首次發表於 2020-07-01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412_(33).0006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412_(33).0006
![]() |
摘要 Abstract
|
作者:李廣均(Kuang-chun Li) | 首次發表於 2020-07-01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412_(33).0007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412_(33).0007
![]() |
摘要 Abstract
|
作者:林登立(Teng-li Lin) | 首次發表於 2020-07-01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412_(33).0008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412_(33).0008
![]() |
摘要 Abstra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