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內容 | 第 63 期 June 2018
作者:柯志明(Chih-Ming KA) | 首次發表於 2020-05-16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1806_(63).0001
摘要 Abstract
戰後社會學門臺灣社會變遷研究的歷史轉向不幸經歷了雙重的斷裂:與知識社群的斷裂以及與知識傳承的斷裂。與學術社群的斷裂包含「大小」不同的兩個斷裂:一是與本土社會變遷研究社群的斷裂,一是與國際社會變遷研究社群的斷裂。前者造成人類學漢人社會的歷史研究引領戰後臺灣社會變遷研究多年,後者造成臺灣社會變遷研究與九○年代國際人文社會科學界新興之「歷史轉向」潮流「脫鉤」多年。與現存國際「歷史轉向」學術傳承的斷裂包含「層次」不同的兩個斷裂:一是與方法學反省的斷裂,一是與社會存有觀反省的斷裂。前者造成敘事方法繼續被視為「異類」,後者則造成機遇與能動力一直被「視而不見」。筆者除了藉由反省既有臺灣社會變遷研究的「歷史化不足」與 「整體化過度」,努力讓「結構與歷史」、「文化研究與政治經濟學」彼此相互批判之外,更思索要如何妥善處理好它們彼此間的關係,以導引出更加值得信賴的概念和方法立場,諸如「在地化」的社會變遷研究以及「霸權體制」的概念,聊供參酌。
 
關鍵詞:臺灣社會變遷、歷史轉向、敘事、機遇、能動力
作者:李令儀(Ling-Yee LEE) | 首次發表於 2020-05-16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1806_(63).0002
摘要 Abstract
本研究探討圖書出版產業鏈中經常受到忽視及誤解的分配面,包括出版發行商的角色,及發行配銷系統的實際運作。相對於既有相關研究鮮少探討發行經銷商的作用,本文除了探究配銷系統的運作模式外,也將釐清發行人員和經銷商等中間商在出版產業鏈環節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們與產業鏈中其他能動者(agents)之間的經濟交易與社會關係。透過本研究建構的「出版商業迴圈」做為分析架構,研究發現,這一商業迴圈中的各環節間,透過制度及長期往來的關係鑲嵌形成緊密的商業連帶,且因迴圈中廣為採用的「月結制」、「保留款」等結帳制度形成一種財務鑲嵌,這種過度鑲嵌的型態不但使得鑲嵌的正面效益轉為負累,也使得各鏈節間的商業往來僵固化,難以採行有效的經濟行動。研究中也指出這一迴圈近年來的動態變化,以及「求生存」與「講效率」兩種不同的理性化原則,但這些由個別能動者發動,以圖在短期內維持營收的理性策略,不但對整體商業迴圈缺乏正面助益,長期而言也會反過來危及發動者自身的生存。

關鍵詞:出版產業、配銷系統、鑲嵌、商業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