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內容 | 第 26 期 December 2001
作者:劉雅靈(Yia-Ling Liu) | 首次發表於 2020-07-06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112.0001
摘要 Abstract
本文探討蘇南吳江從六○年代以來的經濟與衰過程,認爲吳江鄉鎮企業在八○年代的快速發展並不是地方政府的行政效能,也不是市場轉型、虛擬產權的非正式私有化、政治權力商品化、與社會網絡關係所推動,而是原有地方經濟制度特性,短缺經濟所提供的市場契機,以及鑲嵌在社會主義計畫經濟體制下的投資饑渴價性使然。吳江獨特的地方經濟制度條件-相對富裕的農村集體積累、廉價勞力、與城鎮國營企業的外包生產關係-促使吳江鄉鎮企業起步早於中國其他各地農村,並及早搶占短缺經濟所創造的市場機會,而開啟「蘇南模式」。但當原有制度條件優勢不再.「蘇南模式」爲維持舊有光環則依賴舊體制中銀行軟預算弊病,以大量資源投入的負償經營來堆砌成長,但因爲投資效益不足,不僅造成地區之間缺乏產業分工的惡性競爭,而且企業利潤增長趕不上虧損幅度,故當中央政府緊縮銀恨與市場疲軟之時,吳江的集體經濟便難以繼續支撐,終在上級政府強制之下完成企業產權的私有化。

關鍵字:短缺經濟、地方經濟制度、投資饑渴、私有化、路徑依賴
作者:王振寰(Jenn-Hwan Wang)、黃書緯(Shu-Wei Huang) | 首次發表於 2020-07-06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112.0055
摘要 Abstract
本文討論上海從社會主義工業城市轉變到世界城市的過程,以及相對應的城市調節模式的轉型。不同於過去強調地方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本文從調節理論的角度,指出上海的城市轉型必須從制度轉變的角度來研究,這些制度包括了中央與地方關係、地方政府角色、金融體制、企業形式與勞資關係的面向。我們指出,上海從社會主義工業城市邁向世界城市的過程,是一個制度演化的歷史發展,其中社會主義的中央控制和調節機制逐漸瓦解,而自搭配市場機制的社會制度所取代。不同於社會主義時期的城市調節模式相當程度是相對應於社會主義的積累體系,現今的世界城市調節模式仍在演化中,夾雜著社會主義控制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要素,而有製度的不一致性,未來尋求制度的一致性將是上海發展的重要挑戰。

關鍵字:上海、世界城市、社會主義城市、地方調節模式、制度轉型
作者:傅仰止(Yang-Chih FU) | 首次發表於 2020-07-06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112.0105
摘要 Abstract
東台灣有其獨特的歷史發展過程與族群人口組合漢人大量移入的時機比西部晚了兩百多年,原住民在東部所佔人口比例也明顯高於其他區域。近年研究顯示東部漢人對原住民的意象與態度明顯偏向負面,在社會距離和政策立場仁也趨向不友善。木文從弱勢族群立場著手,探索東台灣原住民如何看待原漢關係,對自己族群又抱持什麼意象、作何評價。實證分析資料除了零星的深度訪談記錄外,主要取自2000年「社會意向電話調查」中的原住民專題調查。由於這筆原住民樣本(N=810)其高度代表性,分析結果足以推論到台灣原住民母體。依據多項分析結果,東部原住民(佔樣本43.3%)在勤惰意象和社會距離上對我群的偏好,明顯不如對他群的偏好,和世居西部(佔39.4%)或移居西部(佔17.2 %)的原住民比起來,東部原住民也比較不贊成「社會不公平」是原住民社經困境的主因、不那麼強烈支持「原住民應該受到政府特別照顧」這項優惠原則。這些東部效應,均獨立於人口特徵、而土經地位、族別與居住背景、族群接觸等因素。東部原住民似乎接受當地漢人所界定的族群位階意識,以相當近似的態度立場來看我群和他群。在漢人強勢族群主導原漢仿階情境的東台灣,原住民受制於這種集體情境界定;有歷史發展與族群人口組合背景下,原住民不免也有著結構近似漢人觀點的原漢位階意識。

關鍵字:族群位階、原漢關係、弱勢族群、台灣原住民、東台灣
作者:徐宗國(Tsung-Kuo Hsu) | 首次發表於 2020-07-06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112.0163
摘要 Abstract
拓邊照顧工作是男護士在了解自己身爲女人工作世界中的少數(但不是劣勢)所做的一項爲自己以及護理的重新定義,並利用合適自己性別身分與方便的策略從事〈男性化的情境管理〉,藉此他們得以避免性別與工作角色的不對稱,爲自己以及護理界覓得發展空間,並爲自己的男性身分卻在女人工作職場中覓得安身之處。
拓邊的照顧工作也是一種從既有傳統護理(女性形象的護理)開擴到一種較爲中性,甚至配合男性角色與刻板印象的另一種護理。如此一來,男性護理人員得以在已至飽和(又是女人的)行業裡另闢發展空間有利於自己的前途發展,甚至因爲認出溝通與人際關係技巧是他們日常工作內容,並在此有優勢,他們藉此強調了護理工作由過往女人任職時所未能凸顯的工作任務與所需能力(以爲是女人天生會做而不予重視),在基於男性優勢的社會價值之上,把這些賦予新的價值並強調其重要性,但也因此重新再次鞏固了|生別分工,並爲男護理人員開拓出新的工作領域。

關鍵字:拓邊照顧工作、男性化的情境管理、重新定義護理、互動觀點的民族誌紮根理論研究法、男護士 
作者:王仕圖(Shu-Twu Wang)、玉德睦(Te-Mu Wang)、蔡勇美(Yung-Mei Tsai) | 首次發表於 2020-07-06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112.0211
摘要 Abstract
早期許多貧窮研究都存在一種看法,就是影射一群人口長期處於貧窮的狀態。但「所得動態的追蹤研究」(Panel Study of Income Dynamics)的研究卻發現福利使用者雖然有少數是長期的福利依賴者,卻有相當部分的使用者只是短暫的停留。這個論點使得貧窮動態的研究成爲關心的焦點。本研究利用1990-1998年之嘉義縣低收入家戶的追蹤資料,分析貧窮持續時間的動態、不同觀察方式貧窮時間分佈、以及影響脫離貧窮的因素等。以1990年的低收入戶作爲起始年並計算貧窮的持續時間,則貧窮的中位年數爲4.69年。以「貧窮時段」(poverty spell)爲計算單位,貧窮的中位年數爲3.97年半的家戶會在第四年以前脫離貧窮,有四分之一的家戶在追蹤時間結束時尚未脫離。不同觀察方式下的貧窮時問分佈方面,完整的貧窮時段的分配部分,超過30%的家戶會在第一二年以前脫離貧窮。但從某一時間點觀察脫離貧窮者的持續時間分佈,一半以上的福利資源爲持紛續八年以上的家戶所使用。另外從「比例風險模型」的分析,可以瞭解低收入家戶戶長的年齡、教育年齡、健康地位是影響家戶脫離貧窮風險的重要個人特質; 在家戶特質部分,單親家戶和戶內具有工作能力人口則具有顯著的影響。

關鍵字:貧窮、貧窮時段、追蹤調查、存活分析
作者:譚康榮(Tony Tam) | 首次發表於 2020-07-06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112.0251
摘要 Abstract
統計顯著檢定和多變項模型對量化的社會研究具有革命性的貢獻。然而,即使是偉大的工具也有可能被誤用。本篇研究紀要討論量化研究中對於這兩個基本工具,最爲常見的三類誤用:(1)對統計顯著檢定的誤解;(2)錯誤地依賴淨效果做爲推論的基礎;以及(3)對於控制變項的過度信任。對於每一種誤用,我指出其觀念上的迷思和誤解的來源,並提出補救之道。我會以大學畢業生的虛擬數據資料和近年來有關美國勞力市場性別不平等的辯論爲例,閻明其間的問題以及補救方式。本文所指出的問題與補救方;對直用於任何以統計模型爲基礎的多變項分析(例如OLS迴歸、對數迴歸、tobit、其他受限依變項迴歸分析、以及相聯方程式模型等) 。

關鍵字:統計顯著檢定、多變項模型、統計控制、測量誤差
作者:范雲、蕭阿勤、黃淑玲、蔡瑞明、吳嘉苓、陳寬政 | 首次發表於 2020-07-06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112.0283
摘要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