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內容 | 第 58 期 December 2015
作者:陳建州(Jian-Jhou CHEN) | 首次發表於 2020-05-28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1512_(58).0001
摘要 Abstract
自1950年代迄今,臺灣高等教育的組織發展呈現「穩定→增生→穩 定」的過程,與密度依賴性所主張的發展路徑相似。然而,高等教育的發展不是植基於自由市場,密度依賴性是否可以說明臺灣的高等教育發展,便值得進一步討論。本研究從制度論與密度依賴性分析此組織發展歷程,以討論理論的適用情形。分析結果顯示,政府的教育發展政策引導了高等教育的發展,並循 「公立學校先行,私立學校跟進」的模式,不論是增設大學、專科升格、大學轉型或是博碩士班擴張,均是如此。亦即,臺灣高等教育的組織發展路徑呈現與密度依賴性所主張的模式同形卻異質。而觀察系所擴張歷程時,發現模仿、複製可以說明增生期的組織行為,但是科系關門與轉型的出現,並非出現在總學生數減少時,而是受制度性因素影響較多。整體而言,臺灣高等教育的組織發展走勢與密度依賴性所描繪的相似,但是發展過程並不完全符合密度依賴性的解釋,必須加入更多制度論觀點,才能獲得較完整的說明。

關鍵詞:高等教育、制度論、密度依賴性
作者:戴伯芬(Po-Fen TAI) | 首次發表於 2020-05-28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1512_(58).0002
摘要 Abstract
本研究追溯當前高等教育擴張的歷史,瞭解教育權力精英在公、私 立雙元學術體制的變化。資料來源有二,一是建立公立大學校長名錄,含背景與任期,分析不同時期校長組成與特性;第二是整理私立大學創辦人背景資料,對不同時期特許興學的私校進行類型分析。研究發現威權主義國家的合法性危機是促成高等教育擴張的主要動力,特別是師範體系為主的學術官僚主義。解嚴之前公立大學校長背景多數為男性、外 省籍、留學海外、理工博士;解嚴之後,本省籍校長比例提昇、國防軍特比例下降,理工背景、留學海外的博士較之前更掌握學術體制的權力,教育背景博士則主導技專升格學校。在私立大學擴張方面,威權主義國家以特許制開放黨政軍、教會與臺籍醫師精英辦學,在1960年代大量製造專科學校,植下高等教育擴張的遠因;解嚴之後,大學成為復興 地方經濟的萬靈丹,師專改制帶動技專升格,而綜合大學開始校地擴張,地方派系、集團企業藉辦學與地產經濟結合,深化學術資本主義。 學術官僚主義與學術資本主義交互流動與滲透,是造成當前臺灣高等教育擴張的主因之一。

關鍵詞:教育權力精英、高等教育擴張、市場化、學術資本主義、學術官僚主義
作者:呂玉瑕(Yu-Hsia LU)、周玉慧( Yuh-Huey JOU) | 首次發表於 2020-05-28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1512_(58).0003
摘要 Abstract
本研究利用2000-2011臺灣青少年生命歷程研究的縱貫性調查資料,探討臺灣在進入21世紀的社會轉型中青少年性別角色態度的型塑機制及其變遷軌跡。研究結果指出青少年比成人傾向自主的性別角色態度,而且女性較男性認同自主的性別角色。根據社會化理論及處境論(象徵互動理論)的觀點並應用成長曲線模型分析青少年成長的生命歷程中家庭、學校、社區以及成年後的生活經驗對性別角色態度的影響, 發現父母自身的性別角色態度對青少年男女的性別角色態度皆有顯著的傳遞作用,其他家庭背景及學校教育因素的影響因性別而異。而父母角色示範作用僅在青少年早期有顯著影響,隨著青少年的成長,父母價值觀念及家庭文化內涵比父母角色示範的影響更大。成長曲線模型的分析結果進一步指出青少年早期形成的性別角色態度會在後來經歷的處境中調整、再現或轉向。在國中以後的生活經驗比原生家庭社會化背景更明顯的影響成長階段及成年初期的性別角色態度。本文並討論原生家庭的社會化經驗對於個人性別角色態度變遷的長程及隱微的影響。

關鍵詞:性別角色態度、青少年、社會化、處境論、成長曲線模型
作者:林常青(Chang-Ching LIN)、陳恭平(Kong-Pin CHEN)、黃國昌(Kuo-Chang HUANG)、賴宏彬(Hung-Pin LAI) | 首次發表於 2020-05-28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1512_(58).0004
摘要 Abstract
本文利用2011年由「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的「制度與行為研究專題中心」,所執行之「臺灣人民法律紛爭解決行為模式的實證研究調查」資料,歸納整理臺灣人民所遭遇的法律紛爭問題型態, 與人民社會、經濟、及人口特徵的關聯性。此次調查,包含5,601位成 年受訪者曾經遭遇與處理糾紛的經驗。本文首先探討臺灣人民所經歷的問題類型遭遇率與普遍率。在問卷中,我們將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問題分為10大類,並透過迴歸分析受訪者個人社經特徵,如:婚姻狀態、教育程度、收入水準、社會層級等族群間的差異性,分析它們與受訪者遭遇 各類問題機率的影響。由於臺灣與日本的歷史背景與文化淵源上較為接 近,我們也將與日本比較此次的研究發現。本文的分析結果,將有助於學者或政策制定者瞭解臺灣人民遭遇民事相關問題的概況,以及受訪者處理這些問題時可能需要的法律協助。

關鍵詞:紛爭解決、問題類型、普遍率、遭遇率